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一 > 初一语文
初一新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浅谈
来源:人人学教育人人学教育 编辑:Ashley发布日期:2013-07-12 00:00:00
    语文教学,不外乎就是要培养同学们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所以,我认为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习习惯

    同学们,我发现你们预习进入了一个误区:以为预习就是读两遍课文,标一下自然段番号,查查生字读音,生词的意思,大概了解课文内容而已。实际上,预习工作应做得更细:①你们不光是要利用字典查出生字的读音,还要和已学过的形近字相区别,以便牢牢记住。如本文中“缀”和“辍”、“啜”的区别;“堕”和“坠”的区别;“婪”与“梦”的区别。预习时多音字也要引起重视,如本课中的“省”与“给”。② 预习时不光要明确文章的体裁,还要联系以前学过的文章,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本文和第一单元的《紫藤萝瀑布》一样,都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预习时借助课文的注释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和一些文学常识,以积累自己的语文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③摘录或勾出精彩语言,朗读背诵。如本文,以下两个句子就写得很美:“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天献出浓阴。”同学们,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多记忆优美的语句,有助于你写作水平的提高。④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不只是你们说的只要明白写了一件什么事而已,而要想想,文章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对内涵丰富的句子应反复咀嚼,想不通的地方,作上记号,以便第二天带着问题来听课。刚才,我就没发现一个同学,在书上打上“?”,难道你们全都懂了?比如:文中“悲凉的点缀”是什么意思?(无人举手回答)不明白吧,不明白之处就该作上记号。带着问题听课比被动听课,效果会好得多。

    2、课堂记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不光要专心听讲,还要善于记笔记。

    3、作业习惯

    但老师更希望你们拿出实际行动来,改正这些坏习惯。同时,老师提醒你们:进初中后,学习的科目多了,作业量也大了。所以,你们做作业要分清先后主次。比如:中午首先做当天要交的作业,第2天才交的作业放后。

    4、复习习惯

    ①及时复习。一天下来,晚自习一定要把白天学习的内容温习一遍,不懂之处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②睡前要在头脑里回顾一下(老师讲的字词、强调的语句、背诵默写的内容等语文知识)。③要将学习的文学知识联系起来,学会归纳、分类,形成知识体系。

    5、考试习惯

    ①考前查漏补缺。②端正考风,不弄虚作假。③要沉着、冷静,对自己要充满信心。④试卷发下来之后,用1-2分钟快速浏览考试内容,看看题的难易,看看作文是否写过,以决定做题的速度。⑤做阅读题要先浏览文章,再看题目,明确各小题有几问及具体要求,不能像第1学月考试那样因做掉了一问及粗心而没明确具体要求丢分。不能脱离文本想当然答题。比如:第1学月考试14题第2问:“母亲爱父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文中明明有答案:“父亲是一个对事业和亲情都极为专注的人。”而很多同学却想当然答成:“他们是夫妻”,“父亲挣钱养家很辛苦”……⑥答卷时应做到先易后难。

    6、询问习惯

    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不懂的字词,不理解的语句等知识要请教老师、同学,不能不懂装懂。要养成与老师、同学交流的习惯。对问题的看法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能人云亦云。

    7、写字习惯

    ①写字要工整、规范(不能写错别字)。②不涂改(文面清洁)。③书写要匀称。④文字安排要美观大字。
教师强调:字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字迹美观会让阅卷的老师心情舒畅,认为你是个学习认真上进的好学生。特别是语文考试,同等水平的作文或许你会因为字写得漂亮而多得3分、5分乃至10分,所以你们一定要练好字。为此,老师要求每天练一篇小字。

    8、读书习惯

    ①读书(文章)要做到有声(诵读)、有心(阅读目标)、有疑(发现问题)、有益(有收获、有所得)。②每天要阅读至少1000字的文学作品,可以读名著、《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课外书籍,并在书面圈点批注,老师一周检查一次。

    9、写作习惯

    ①养成写点感受、描写、叙事之类的文章(随笔)的习惯,把它当作练笔的场所,大胆想像,大胆叙事和抒情,甚至大胆用词儿,朝着语言优美的方向努力,也可朝着哲理性方向努力……也可练习一些写作的技巧,比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采用排比段的形式,采用递进式……②要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一周至少一篇)。③一周练笔不少于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