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一 > 初一语文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
来源:人人学教育人人学教育 编辑:Ashley发布日期:2013-07-12 00:00:00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1、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海燕》

    2、衬托:以他物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朱自清的抒情散文名篇《春》,衬托手法是其一大特点。做到了写景映使景物在互相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在春草图中,作者在描绘春草柔软的特点时,就用了衬托手法。

    作者宕开一笔,不去写春草,而是写人们在春草上的活动:“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作者就这样通过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衬托了春草的柔软,写出了人们无比欢快的心情,还能调动读者已有的对春草的美的感受。

    同时,这幅春草图中,因为有了人们的活动,更加有了活力和生气。

    在春花图中,作者在介绍春天繁华的花事后,又宕开一笔,写蜜蜂与蝴蝶:“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里描绘“蜜蜂的闹”,为的是以声衬静,描绘“蝴蝶的飞”,为的是以动衬静,不但衬托出春花的芬芳与甜美,还衬托出画面的热闹和富有动感。真令人心醉神迷的呢!

    例:《爱莲说》

    文章在开头和结尾写到了菊花和牡丹,以菊花正面衬托、以牡丹反面衬托莲花的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济南的冬天》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例:《雪》

    以南方的雪来衬托北方的雪。鲁迅在雪中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达了他更欣赏北方的雪,因为北方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如粉,如沙”“绝不粘连”“蓬勃的奋飞”“在日光中灿灿的生光”“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的闪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5、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

    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6、欲杨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蝉》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例:《阿长与山海经》

    7、烘托: 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景物描写就有烘托作用。烘托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8、伏笔铺垫: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期准备工作。铺,泛指铺张,即打开场面的意思。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如辛弃疾的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阙写回顾少年时的不知愁苦,目的就是反衬如今饱尝愁苦又有苦难吐的心情。
 
    9、照应(呼应):就是你写作文的时候写了一个事,然后在你的作文的前面或后面也有与这件事有关的东西与之呼应。

    例:《爸爸的花落了》
 
    10、直接(间接)描写:技法一点通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如果是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可以采取直接描写的方式.用“心想”、“我想”提示.若是写他人的心理活动往往要借助于人防的语言(对话)、动作、表情等来体现。
  
    你一读就能明白是写安塞腰鼓的就是直接描写,如第四自然段整段。必须自己去品味的是间接,如第三自然段整段。

    如:《小石潭记》中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正面写鱼,侧面写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