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三 > 高三语文
高考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全面解读
来源:人人学教育 编辑:Catherine发布日期:2013-07-26 15:07:41

  高考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全面解读

  策略:

  1.注重课本复习。有人误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把课本扔在一边。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近几年所考文言实词 “竟死”、“将兵”、“曲折”、“结发”、“讽”、“哂”、“遇”、“务”等几乎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近年所考文言虚词“以”、“于”、“既”、“无”、“为”、“焉”、“因”等,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试题涉及到的文言句式也都是课本上学过的。更何况有的试题还直接引课本中的文句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句配对成题呢?注意:高考文言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我们一定要注重课本复习。

  2.强化语感训练。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完成题目,而且要一句一句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揣摩文言实词的意义,体会文言虚词的用法,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查漏补缺。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比较固定,如果还无法过关,只有以练来夯实基础。

  3.转变阅读观念。首先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因为文言文也是“文”。再从高考试题本身来看,强调根据语境答题,不直接考查文言句式,自然也说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自然要求不能只把它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

  在具体阅读时,应注意以下技巧:

  1.强化整体解读意识,标识文中重要信息。仔细阅读两遍文章,目的是准确了解文章内容。高考文言文往往具有故事性,围绕人物展开情节,所以应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为什么”等问题默读文章一两遍。从整体(中心、大意)到局部 (字词句、层次、关键词语等)透彻地读懂,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答题。

  2. 注意注释信息。对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章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进行仔细揣摩。

  3. 借文意概括理解文本。可以借助选择题的最后一题的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来把握文章主旨。如有难点一时难以解决,可以跳过去,继续阅读。借“文意概括”去理解,做到“明大意”。这样阅读下来,对全文内容内容的把握就心中有数了。

  4. 题文对应,由文及题。题目由文章而来,主要是针对文章内容的,答题就要分析题目与文章有关内容的对应关系应该从选文内容出发来思考题目。具体地说,就是把选项的有关要求与原文相关部分作具体对照,以确定答案的正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