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物体的结构基础。两部分是生物学的基础和重点,在整个生物学科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两个重点以选择题和图表题的形式考查的可能性很大。
生物的新陈代谢。重点是新陈代谢的概念和实质,酶的概念与特征,ATP的功能及其与ADP的相互转化,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其的因素,渗透作用的原理,矿质元素的吸收等。
生命活动的调节。重点是生产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兴奋的传导,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激素调节等。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重点是有性生殖的概念及意义,无性生殖的概念及意义,植物胚和胚乳的发育,减数分裂等。
遗传、变异和进化。重点是DNA的结构与复制,基因分离定律,基因型和表现型,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特点、成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等。
生物与环境。重点是种间关系的类型,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成分和作用,食物链与食物网,抵抗力和恢复力的稳定性,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等。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重点是内环境的概念与组成,体温的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
生物固氮。重点是共生固氮生物和自生固氮微生物,生物固氮的意义,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重点是病毒的增殖,发酵工程的应用。
细胞与细胞工程。重点是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与融合。
遗传与遗传工程。重点是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与特点,基因工程的物质基础与特点,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等知识点。
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重点是对18个实验都要有所了解。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三种原因致失分
①注意题干的关键词
[例题]正常情况下,由尿排出的K+大约是肾小球滤过的K+量的1/10,当给人以大量钾盐时,尿中K+的排出量可超过由肾小球滤过的K+量。这一事实说明:
A.肾脏排出K+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B.K+的分泌和重吸收既可能是主动过程,也可能是被动过程。
C.肾小管和收集管既能重吸收K+,又有分泌K+的能力。
D.K+的分泌和Na+的重吸收相关联,都受醛固酮的促进。
分析:附中二次月考题26题(3)提供了什么?许多同学回答很随意,原因是未抓住营养要素这一关键词。
②发现问题的切入点
[例题]如蝗虫体色在青草环境中呈绿色,在枯草环境中呈黄色,与下列什么无关?
A 应激性 B 变异性
C 适应性 D 多样性
分析:以自然选择为切入点,问题就清晰了。
[例题]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和有密切关系。
分析: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而以生物与环境关系为切入点,问题就清楚了:环境涉及生物与生物(建立的营养结构),生物和非生物(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营养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③准确进行知识挂钩
考题设置的情境真实地模拟现实,不像书本知识高度理想化、模式化,有些情境甚至是学生前所未闻的,但往往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
怎样尽量减少在表达上的失分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A、生物学的专用术语要用准确。B、尽量用课本术语进行表述。对说明性的表达,常常可以落脚到课本上的结论性叙述上。(有人专门为此做了中学生物学中结论性叙述的若干条的整理)。比如,根对水分和矿质离子和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等;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等等。C、话要说完整。要使别人能看明白,而不仅仅是自己心中知道。
比如,为什么说中耕松土有利于促进植物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中耕松土与促进吸收间有如下的因果联系:中耕松土———土壤中有充足的氧气———促进了根的呼吸作用———为吸收矿质离子提供了交换吸附的离子和能量———促进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回答时应以此为线索组织语言。
一般情况下,以写得具体些为好。如果仅仅回答“有利于通气”,是很不够专业的。
关于表达方面的问题,再一次提醒应把教材复习作为基础,尤其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生理过程要理解和掌握,否则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咨询电话:4000-72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