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也是中考考核的热点和重点,近年来中考试卷中逐步加大了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力度,且角度多样化,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实验题是学生的主要失分点,学生在实验题中遇到困难成为提高考生化学成绩的障碍。在2010年化学中考备考中,根据中考化学实验的特点,《名师家教》特邀育红中学张津平老师以中考化学实验考查的知识点为依据,对同学们在实验复习中易错的问题及典型习题进行了专题归纳总结。
张津平
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南开区毕业班复习指导小组指导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南开区优秀教师,育红中学初中化学学科组长,多年从事毕业班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
一、易错知识点辨析:
1.为什么不能用嘴吹灭正在燃烧的酒精灯火焰?
答:用嘴吹正在燃烧的酒精灯火焰,有可能将燃烧的酒精蒸气吹入灯内,引起灯内的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不能用嘴吹灭正在燃烧的酒精灯火焰。
2.是否能用广口瓶代替集气瓶收集气体?
答:玻璃片一面是光滑的,一面是磨砂的。集气瓶的瓶口也是经磨砂处理过的,盖上磨砂面玻璃片能紧密吻合不漏气。盛放固体试剂的广口瓶瓶口未经磨砂处理,玻璃片盖不严,收集气体后会很快逸散。因此,不能用广口瓶代替集气瓶。
3.用长颈漏斗组装气体发生器时,为什么一定要将长颈漏斗底端管口插入液面下?
答:长颈漏斗的上端没封口,只有底端插入液面下形成“液封”,才能避免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的下端沿漏斗向上逸出。用分液漏斗就不必将底端管口插入液面下。
4.分液漏斗与长颈漏斗的区别?
答:分液漏斗的颈部有一个活塞,这是它区别于普通漏斗及长颈漏斗的重要标志。使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和滴加液体的总量,长颈漏斗则不行。一般情况下,如果固体与液体反应速度过快,则可以选用分液漏斗,控制液体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如:过氧化氢制氧气、碳酸钠与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等实验都最好选用分液漏斗。
5.为什么有的玻璃仪器能加热,有的不能加热?
答:能用于加热的玻璃仪器如试管、烧杯、烧瓶等是由耐热的钾玻璃制成。不能加热的集气瓶、量筒等是由普通的钠玻璃制成的。由于这两类玻璃质料不一样,因此性能不同,前者受热不易破碎,而后者受热易破碎。
6.使用托盘天平时,如果被称量物品与砝码放反了,被称量物品质量有何变化?
答:如果被称量物品与砝码放反了,其实际质量应等于砝码质量减去游码质量,比想要的质量偏小了。如:被称量物品与砝码放反了,左盘所加砝码为3g,游码移到刻度尺上0.2g处达到平衡,则称量物的实际质量是2.8g。
7.常见事故的处理有哪些?
答:(1)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大量酸液洒到桌上,要加适量碳酸氢钠中和,然后用水冲洗,用抹布擦净;
(2)浓碱液溅到皮肤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后,涂抹硼酸溶液;大量碱液洒到桌上,要加适量醋酸中和;
(3)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用沙子或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泼灭。
8.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答:(1)计算:固体的质量或浓溶液的体积;
(2)称量和量取:天平称量固体或量筒量取液体;
(3)溶解:加快固体溶解的方法是——研细固体或搅拌。
(4)装瓶贴签。
9.粗盐提纯的步骤有哪些?
答:(1)溶解(2)过滤(3)蒸发
10.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有几种?
答:(一)常规检验方法:如右图。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容器,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松手后是否有水进入导管。
(二)特殊方法检验装置气密性:
1.甲同学设计了图(一)装置制取CO2,实验前对该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打开图㈠装置中的活塞,发现分液漏斗中的水没有流下,于是得出“气密性好”的结论。你认为甲同学的检验方法是否可行?(填“是”或“否”)
乙同学也设计了一种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请你帮助完成:关闭活塞,在集气瓶中加水浸没导管末端, ,若集气瓶中导管水柱上升一段时间不下降,则气密性好。
【答案】否。先在集气瓶中放些水,使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热毛巾捂住锥形瓶,集气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再松开热毛巾,有水进入导管。
2.如右图所示,该装置的气密性检验的方法是这样的:关闭活塞K,向其中加入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若漏斗颈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静置一段时间,液面高度不变,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另一种气密性检验的方法,如右图所示。具体操作是这样的:连好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的水,使得乙管的液面高于甲管的液面。静置片刻后,若液面保持不变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二、典型习题
1.某学生测定的下列实验数据中,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了15.57克氯化钠
B.用10毫升量筒量取9.25毫升水
C.测得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8.98%
D.用pH试纸测得pH值为11.1
【解析】量筒只能量准到0.1毫升,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克,用pH试纸测pH值只能精确到整数位,所以答案为C。
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大于15毫升 B.小于15毫升
C.等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
【解析】俯视时,读数偏大,取液少。仰视时,读数偏小,取液多。答案为B。
3.某专用仓库,要求控制库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对库内气体取样检验。现有可选用的实验用品如下:橡皮管、集气瓶、玻璃片、盛满水的水槽、烧杯和漏斗。你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取出库内气体的样品。(用简短的文字加以叙述)
【解析】该题是选用指定的仪器,从仓库中取出一瓶气体,比较联系实际。类似这样的题同学们见得少,有一定难度。我们所学过的收集气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排空气法;一种是排水法。排空气法一般是收集与空气密度差异较大的气体;排水法则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本题利用排气法很难实现取气,因为库外空气的密度与库内空气密度差异不大,因此只有利用排水的方法取气。
答案:取一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拿进仓库。将瓶中的水倒掉,再盖好玻璃片,拿出库外。【如果不指定仪器则可用更简单的方法。①用一个干净的饮料瓶装满水,拧紧盖子,拿进仓库。将瓶中的水倒掉,再拧紧盖子拿出库外。②用一个针筒,从仓库取气】。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
B.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1/2试管水,振荡后倒掉
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2mL—3mL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1/2
答案:C、D
5.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答案:D
6.做溶解、过滤、蒸发实验均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
A.试管 B.烧杯
C.酒精灯 D.玻璃棒
答案:D
7.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的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答案:D
8.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答案:A
咨询电话:4000-72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