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这门课的特点
1、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学生要在大量实验的过程中,记忆知识,并结合家庭实验加以巩固。
2、与工农业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实验探究题与生活结合紧密
3、知识点相对琐碎,记背的东西较多,但也具有自身的规律和技巧
4、与数学、物理的联系
化学计算和数学有关,实验现象等跟物理紧密相连
二、学习方法
掌握基本知识,建立起知识框架,在做题的基础上提升。
三、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例如水蒸发,水杯碎,蜡烛熔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食物变质,铁生锈
二者的区别:宏观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区别:是否有新分子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中可能有物理变化
注:一般先讨论物理状态,再讨论化学状态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加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态。味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状态
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
练习:①火药爆炸,剧烈燃烧是化学变化
②光合作用也是化学变化
③铁矿石炼成铁是化学变化
④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⑤钠是活波气体,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应该保存在煤油中,与氧气隔开
⑥性质是固定的属性,变化是一个过程
注: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还挺有想法
3、化学仪器
烧杯、酒精灯、浓盐酸、集气瓶、烧瓶、漏斗
注:①加热应用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②试管液体不超过三分之一
③加热固体时必须先预热
④液体的取用要悬滴,防止污染
⑤初步了解药品的存放和取用
⑥试管容易破的原因是试管外边有水或没有预热
回去可以去做家庭小实验:
①收集co2:盐、纯碱、小苏打,放在碗里,加入醋,纯碱和小苏打的碗里会冒泡,原因是有二氧化碳冒出。
②碳酸钙:鸡蛋壳中加入醋,第二天观察变化,外头的硬壳没有了。
四、第二单元,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成分: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和气体0.03%
2、测量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
红磷燃烧的实验(常考):
现象: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五分之一。
结论:氧气占空气的五分之一
3、氧气的性质(常考)
①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②支持燃烧
③供给呼吸
咨询电话:4000-72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