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 不顾实际,强作要求
中考属于选拔性考试,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即便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下,能够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并不多,这就对在初一、初二年级时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群体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于是,在一些孩子身上,会出现与家长、老师的要求格格不入的行为,诸如对学习成绩无所谓、行为习惯散漫,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叛逆对立现象。要求越紧,反抗越强,失望也就越大。 对于这部分学生,需要家长、老师保持冷静,切忌一味地职责埋怨,要多去了解孩子,经常进行平等地交流,找出问题的症结,解除孩子的困惑,争取孩子的配合,加强科学地引导。家长要改变不切实际的要求,和孩子共同确定符合孩子实际能力和意愿的目标,共同朝着这一目标努力,使之认识到“我尽力,我也行”。
误区二 压抑自我,盲从他人
向上几届中考考得好的的初三学生讨教,这是很多家长和学生的做法,认为他人的经验能帮助自己认清形势,汲取经验,少走弯路。 参照他人的学习方法看似不错,但并非与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相吻合,全盘接受、临时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可能会带来学习上的不适应。面对来自各方面繁杂的学习“秘诀”和“公式”,家长和学生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慌乱,不盲从,不要压抑自己的学习习惯,要认真分析研究,多方咨询,信
误区三 盲目做题,事倍功半
这是很多学生在升入初三年级后会产生的一种心理。面对升学的压力,他们会积极地尝试改变自我,在意志上、在行动上寻求自我完善,希望克服以往学习过程中思想上、行为上的不足之处,期望大幅度提升学习效率和成绩。于是,在其中的很多人的身上,出现了熬夜做题、大量做题、大量补课的现象。当然,这种吃苦的精神值得嘉许,但只是机械地做题,没完没了地做题,或许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中考复习阶段,不光要刻苦努力,更要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掌握学法、提升效率、循序渐进、适度紧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能只靠喊口号,而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征求老师的意见,借鉴他人的经验,制定符合自身学习习惯的学习计划,要警惕“高投入低产出” 的学习方式。
误区四 分不够钱来补
在升学过程中,要面对自费择校的问题,“分不够,钱来补”,是相当一部分家长和学生的选项。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我们没钱给你自费上学,只有靠你自己努力”。但是,你还会看到一部分家长会说“只要你好好努力,哪怕分不够我也愿意花钱给你上学”,甚至还听到家长会这样说,“没事,你该怎么学就怎么学,学校我们已经给你花钱找好了”。
也许分数确实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但是一部分家长这样的观念,带给孩子的有时不仅仅是对学业的松懈。更重要的是,有可能让孩子在人生的一次考验中失去了奋斗、拼搏的动力,让孩子过早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所以,提醒家长们在孩子的初三时光中,一言一行皆要慎重,要传递积极情绪。多加强学习,多咨询老师,提升自身素养,陪伴孩子顺利度过这人生的重要一年。
咨询电话:4000-72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