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一 > 初一文科
初一历史学习难点与对策
来源:人人学教育 编辑:danli发布日期:2014-06-21 14:04:26

      1、难在记忆——内容繁多,难理头绪,记不住,容易忘。
      具体对策:硬背不如巧记,贵在每日坚持,切忌考前突击。
      实用举例:
      ①奇数法记年代:1911辛亥革命、1913二次革命、1915反袁斗争和新文化运动、1917张勋复辟、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成立。
      ②中外史对比法:1939--1945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
      ③因果推导法:市场(根本)——走私鸦片——销烟(直接)——鸦片战争
      ④浓缩转化法:戊戌变法——“变”(
政治:君主立宪;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2、难在答题——题能看懂,答案难做,容易失分。
      具体对策:“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二找”,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
知识点;“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实用举例:2007年太原市
中考文综卷•历史部分》的三道题目解析。
      ①列举:周恩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件事(3分)1927:领导南昌起义;1935: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正确主张;1936: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叙述要简单、准确
      ②材料解析:大国崛起的共同原因?(2分)将材料中的语句加以概括和转化出对内改革(依据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对外
学习借鉴他国经验两方面即可,不要直接摘抄。
      20世纪最后30年的时代特征?(4分) 应包含政治(总趋势——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特点——美苏争霸到多极化)、经济(知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科技(高科技为主、第三次科技革命)、思想文化(多元化),
      3、难在
复习——书有几本,题海无边,难以入手,效率不高。
      具体对策:文明史,历史复习的新角度;
      专题化,历史
考试的总趋势;重基础,体现基本能力要求;重现实,适度结合热点命题。
      实用举例:①2007年
高考的一道选择题引发的争议;谥号、庙号、帝号、年号的差别——文科更注重积累。
      ②《大国崛起》热映引发的出题热;从整体设问:共同原因、经验、共同目标、启示等;从单个国家设问:如日本崛起的原因和影响(启示);关系:个别原因已包含了共同原因。
       ③文明史观在命题中的体现和做题的要求。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命题更关注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大事件,如生产工具变革、三次工业革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