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沿溯(shuó) 郦道元(lì) 僦赁(lìn)
B.绝巘(yǎn) 亦未寝(qǐn) 雷霆(tíng)
C.涧肃(jiàn) 夕日欲颓(tuí) 一舸(gě)
D.素湍(tuān) 藻荇(xìng) 罗绮(qǐ)
2.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大声如雷霆,震憾激射,吞天沃日。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是相公者。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粼竞跃。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断绝)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回:回旋)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欣赏)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农历十六)
4、下列相关的文学常识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三峡》——《水经注》——郦道元——南朝魏
B.《答谢中书书》——《陶庵梦忆》——张岱——明末清初
c.《观潮》——《武林旧事》——周密——宋代
D.《使至塞上》——五言律诗——王维——唐
5、默写(12分)
①《归园田居》中具体描写劳动情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向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③《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④《使至塞上》流传最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⑤征蓬出汉塞, 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⑥ ___________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⑦山重水复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阅读材料,完成问题。(4分)
近几天,电视台正在播放一部精彩的电视连续剧。该班的大多数学生每天晚上看到十一点多钟,第二天还利用课间时间来争论剧情,而课堂上却精神不振,听课效率较低,班主任了解这一情况后,十分恼火,对大家说:“同学们,听说你们这几天都很用功,每天到晚上十二点才睡觉。第二天来了还不放松课间休息时间。”班主任说到这里,大家都惭愧地低下了头,明白自己错了。
(1)王老师说话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班长,这时代表全班同学站起来说话,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13分)
①到于夏水襄陵,沿sù(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shù( )其间,清荣jùn( )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zhǔ(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zhān( )裳。”
7、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襄: ②虽:
③奔: ④疾:
9、选文共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其特点怎样(用文中一个词作答)?(2分)
答:所写景物有: ;其特点: 。
10、试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11、翻译下面两句话。(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
(二)(11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④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怀民亦未寝 寝
③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④但少闲人 但
1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译:
14、这段文字叙事、描景、抒情集为一体: ___________ (事),这是事之雅者; ___________ (景),这是景之美者; ___________ (情),这是情之深者。(3分)
15、文中“闲人”指谁,该如何理解?(2分)
答:
16、整段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三) 海边荒石(10分)
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秘的色彩,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金,有的粉白如雪。它们多得数不清,坦坦荡荡气度不凡地占据了海滩,简直像一座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拦截了我眺望大海的目光。
我深深地被诱惑了,赤足涉入清澈的水中,左一块右一块,贪婪地挑着拣着,手里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获排放在岸边,转身又去掏摸。我决心要带一批石头回去,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
那些海水中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有独特的形状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俯身其中,令人沉醉。
不知过了多久,我捧着又一批宝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我手中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险些砸痛自己的脚。
那些“首批选中”的石头呢?它们怎么都消失了,我只迷惑了两秒钟,就发现它们依然不动呆在原处,只是,岸上的石头不再美丽,我看见一些普通的石头别扭地排成整齐的一列,灰头灰脑,怪模怪样,有的带点儿灰乎乎的红或绿,有的干脆灰不溜秋或色如灰土。我不敢相信它们就是令我一见倾心的宝贝。呆视之间,我的胸中竟跳出那样了个字眼:死亡。
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死去的原因,只是来了我----一个倾慕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就是这点小小的贪婪,无可厚非的欲望,令它们离开长久熟稔而亲密的海水,孤独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妙的大自然,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面对倾心或喜爱的东西,我们多么容易犯傻。
我把石头放回海里,在海滩盘桓良久,我竟想到一个时空远隔的人----“昆虫之父”法布尔。这个一生在清贫中与虫交谈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废墟。“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的好去处。”法布尔把它称作“钟情宝地”。与有些昆虫学家不同的是,别人剖开虫的肚子,把它们制成标本,他却是研究活着的它们,“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察”。法布尔把这块“宝地”命名为“荒石园”,听来凄冷,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充满了尊重和温暖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自在,荒得其所。
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
17、解释词语。(2分)
爱不释手:
不毛之地:
18、结合文章内容填空(每空限6字以内)。(2分)
被美石震撼 美石归海
19、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画线的语句(提示:从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方面考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石头本是没有生命的,作者却说“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这是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品味本文的结尾声,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谈谈自己的感想。(2分)
鸟中诸葛(12分)
①乌鸦的名声不好,有人厌恶它,视其为不祥之物,认为“乌鸦叫,祸来到”。其实乌鸦是鸟中诸葛,不过鲜为人知。
②鸟类学家研究发现,乌鸦的聪明机灵令人吃惊。在欧洲的一些公路两旁,常常可以看到乌鸦,因为每当载重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地面震动往往迫使地下的虫子爬出地面,这样,乌鸦一伸嘴便可把虫子吃掉。乌鸦还会把核桃扔在路上,让汽车替它们把壳压碎,它们再吃壳里的果实。
③在英国,乌鸦吞食耗子很有趣。乌鸦站在猪背上“值班站岗”,因为它确信,在猪圈干草堆中爬来爬去的耗子,绝不会留意哼哼叫个不停的肥猪,于是乌鸦从猪背上猛然往下跳,便可以把耗子叨到嘴里。
④乌鸦看到狗在吃东西,往往会有几只飞去啄它的屁股,待狗反身攻击时,另外几只即迅速将它放下的食物抢走。
⑤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渔民常常把鱼竿搁在冰窟窿中钓鱼,乌鸦会利用渔民不在的机会,用嘴叨着钓鱼线,把线绳子拖着,直到鱼钩上出现活蹦乱跳的鱼,美餐一顿后叫几声便飞走了。
⑥如果有一只乌鸦在某个地点落入猎人的网中,那么,即使猎人改用其他完全不同的圈套,也不能诱骗第二只乌鸦中计。
⑦有许多小鸟都是由亲鸟哺育,长大后便各飞东西。而乌鸦却不同,小乌鸦长大后不但不离娘而去,并且对自己的父母十分孝敬。老乌鸦飞不动了,小乌鸦便到处寻食,衔回来一口一口地喂。老乌鸦一旦病死,小乌鸦还召集亲友为其送葬。有时群集数以千计,众乌鸦哀鸣着盘旋数圈,向遗体告别后将死乌鸦放入深坑。
⑧荷兰一位动物学家“领养”了一只18个月的乌鸦,把它饲养到8岁,这只乌鸦视他为“父亲”,他一踏进门,乌鸦便手舞足蹈向主人鞠躬致意,其亲昵之态令人动情。
⑨乌鸦的模仿能力也很强,它能重复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也能学人说话,有个别乌鸦可掌握百余个词呢!
⑩新喀多尼亚岛上的乌鸦还会用树叶和细枝制作捕捉昆虫的“工具”。它们折断一些钩形小枝以脚固定,除去树皮和叶片,用喙把钩部整理成像鱼叉且带有倒钩的工具,然后用这种工具设下陷阱引诱并捉住猎物。
草原上的乌鸦还会衔着羊粪“空投”于狼爪下,给狼报信和“导航”,饥饿的狼跟踪乌鸦找到羊群,乘牧羊犬疏忽时叼走小羊。狼饱餐之后,乌鸦再飞来吃“残羹剩饭”。
但有一些人认为,碰见乌鸦是不祥之兆,说它是“报丧之鸟”。其实,乌鸦并非不祥之鸟,报丧之谜已被揭开。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其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微弱气味,从而竞相飞至,久病垂危的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已闻息而来,这也许是人们厌恶乌鸦的原因。
(选自《智慧背囊》第三辑,作者林昌铋,有改动)
22、用文中的话概括选文说明的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选文第③⑦⑨段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3分)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⑦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⑨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选文是一篇消除“乌鸦可恶”的偏见,为乌鸦“正名”的科普文章。
B.选文是按照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方式说明事理的。
C.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告诉人们欧洲的乌鸦是聪明的。
D.生动形象是选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25、用选文中的语句解释乌鸦“报丧之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乌鸦是一种飞禽,却很有人情味,请你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段,说说它给你的启示。(3分)
(1)语段(写出段落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打开心灵的窗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纷繁的世界。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失望;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份感激,少一份抱怨;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份勇气,少一份怯懦;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
27、请以“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为话题,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发表见解。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要求:①思想内容健康,有真情实感;
②书写规范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答案:
1.A 2.D 3.A4、B 5、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⑤归雁人胡天⑥山随平野尽⑦疑无路,柳暗花明6、1)你们每晚看电视看到深夜,第二天还利用时间谈论剧情,严重影响你们的休息和学习。(2)略7、溯嗽漱峻属沾8、①漫上②即使③快马④快9、山、水、树清荣峻茂10、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11、略12、①想到②睡③一起④只,只是13、略14、月夜行步月色如水发闲人之叹15、指作者与张怀民,能超脱尘俗以豁达的胸怀应对事物。 16、略17、略18、占有美石美石变丑19、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水中美石的色彩,为下文拣石作铺垫,并与下文因此被拣到岸上的石头形成对比20、拣到岸上石头,失去了在水中时的灵异之光,神韵尽失,就如同死亡21、真正使人肃然起敬的爱,不是漠视自然,更不是贪婪地占有,而是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领悟到自然的美妙与永恒。22乌鸦是鸟中诸葛。(答“鸟中诸葛”不能得分)23第③段打比方第⑦段作比较第⑨段列数字(列数据)24、C25、①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②乌鸦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气味;③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已闻息而来。26、语段:⑦⑧(1分)启示:鸟类尚且知道孝敬父母(知恩图报)、对他人的帮助心怀感激,人类更应如此。(2分)
三、略
咨询电话:4000-72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