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二 > 初二语文
第七单元30.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来源:人人学教育 编辑:上官发布日期:2015-07-02 23:10:32

 归园田居(其三)

(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①,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③。

道狭草木长④,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⑤。

注释:①南山:指庐山。②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稻田里清除野草。晨兴,早起。兴,起身。秽,杂草。理荒秽,除杂草。③带月:月夜走路。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④草木长:草木丛生。⑤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赏析: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己的爱国情感,培养同情劳动人民的感情。

作家作品

1.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早年家境贫寒,对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多有了解。贞元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早年所作讽喻诗中不少篇章,对当时的政治黑暗现象多有揭露,对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多有反映。后遭贬,意志消沉,晚年尤甚,所作诗文多为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他的诗语言通俗晓畅。

写作背景

《观刈麦》这首诗是诗人在元和二年(807)周至县尉任上写的,是一首有名的叙事讽喻诗。

2.杜牧(803852),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有《樊川诗集》和《樊川文集》。熟稔兵法,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感于时局,诗文中多讽喻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也写过一些流于颓废的诗。他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世以杜甫为“老杜”,以杜牧为“小杜”。也善于撰文,《阿房宫赋》颇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