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学每篇课文时,老师总要教我们学会理清作者思路,同样的我们自己在创作时,也要用到这种技法。
1.学会构思,掌握构思技巧。
(1)构思就好比是大楼竣工前的蓝图,它决定了一篇文章的精彩程度。构思之于文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原则上三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一套相应结构模式可供遵循,在创作时应按照规则,不要忽视课本当中的范文,它常常是指导写作最好的老师。取其精华会使我们的眼睛为之一亮。
写记叙文作者应选择那些能给人深刻印象的片段来表现主题,这些片段的叙述应该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他们本身应有感染力,因为它们将直接影响全文的表达效果。这些事件安排要有主有次,不可平均使用力量。例如:《快乐的星期天》《我的一天》这样的文题,就要求学生不能只写一人一事,而要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映一天的生活,这需要学生选取一天最能表现生活状态的片段来完成命题要求。在构思成文的过程中,要学会几种写作技法:①对比反衬法:这种方法必是两种事物相比较,形成十分鲜明的反差,使文章所要表现的人物、事件、景物在对比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学过《爱莲说》一文,作者在文中以菊花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高贵的君子之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②矛盾冲突法:文似看山不喜平,直白的语言,平淡无奇的事件只能使人感到索然无味,如果能适时的调动起波澜,会增强文章的可读性。③托物言志、托物寓意法:同学们所学的课文中,有不少运用这种构思成文的。如:《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这个具体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情思。写说明文应紧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安排好说明顺序,灵活的调用多种说明方法,使用准确客观的语言。写议论文除了做到论点准确、语言严密之外,还要做到学会四种论证方法的使用技巧。
2.用创新的眼光审视素材,运思谋篇。
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出发,都能使你的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下面介绍几种创新的笔法。
(1)小标题式构思,是常见的构思方法,它使文章结构分明,条分缕析。如《感受爱的力量》一文,有位河南考生分别设立了"师爱"、"母爱"、"常人之爱"三个小标题来成文,思路很清晰。
(2)闪回照应式构思,这适用于写回忆性散文。如《点滴》一文,生活中的点滴事件,被小作者串连起来,表现世界是美丽的主题,在三个回忆性片断中彼此联系,全靠几个过渡句,如"电脑屏幕上泛着荧光,听着那首《感动》看着桌上冒着热气的咖啡,我又一次按下了回车键,继续在键盘上敲打起来。"又如"还是那杯咖啡,缕缕轻雾攀爬升腾,我还在继续敲击着键盘",这种巧妙的剪接使文脉贯通无阻。
(4)日记体构思,这种形式给同样的内容披上不同的外衣效果迥然不同。如:以一个奋斗在抗"非典"前线的护士口吻,写一则日记,会增强真实性,这种形式本身就有一种震撼力。
(5)逆向式构思。如从"感激"为题的作文,写父母、老师的十之有九,上万篇作文中,出现一篇写感激音乐的构思岂不高人一筹,躲开审美一元化,打破构思四平八稳的格局。
【典型例题】
这里援引三篇小文作一下评析
[例文1]
我终于战胜了胆怯
我是一个非常稳当的孩子。不爱打打闹闹的,只喜欢文雅的东西。我有一个弱点,那就是胆怯。
平时的时候,大家在教室里玩玩闹闹的,我只是在旁边看着,不好意思去跟同学们一起玩。我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也非常不好意思。这个缺点使我不爱讲话,不善于用语言表达。但是自从那一次过后,我就改掉了这个胆怯的毛病。
那是初三刚开学不久,我们的班主任换人了。当然新班主任一到任就马上调换我们班的"领导班子"。当选到管理纪律的负责人时,大家都选了我。可能是因为我的纪律好,可以给别人起表率作用吧。我就这样的上任了。刚上任时,我谁也不敢管,纪律与往常一样。下课就打逗,上课就说话。一直持续了几天。班主任最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我当时不知所措,估计老师肯定会批评我一痛的。班主任说:"知道为什么大家选你当这个纪律评比员呀。那是因为你的纪律好,可以给大家起个表率作用。你这样受大家信任,就要帮助老师管好这个班集体才对呀。"听了老师的话,我马上恍然大悟。
第二天,我带上我的纪律评比员的胸卡站在门前。在班里王小明正在打逗,我心里开始打起了仗。是管还是不管,这位可是我们年级都出了名的"捣乱大王"。"你这样受大家信任,就要帮助老师管好这个班集体才对呀。"老师的话又在我的耳边响起了。对,管。"王小明,你不要打逗了。"王小明一脸的不在乎,转过头来,却被我的严肃打败了,他只好乖乖的回位了。这时,老师进来了,她冲我微微一笑。我顿时感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战胜了胆怯,我觉得只要意志坚定,什么困难都可以解决。
解析:
这篇小文的特点是平铺直叙,虽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事件,但通俗有余生动欠缺。开头还算简明扼要,摆出弱点,切入主题,可是过程经不起推敲。"胆怯"作为人身上的弱点应是长期的性格养成,难以致信的是作者瞬间转变,缺乏可信度,班主任的鼓励是外因,自身对于弱点的认识、克服、以至于最终的战胜是内因,一般来讲,内因如何战胜弱点为主体,而外因背景应为辅,内因在外因的影响下转变,或是思想的斗争,或是心理的矛盾。总之,应写出反复的过程,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构思过于简单,例如"听了老师的话,我马上恍然大悟"。可见,没有丝毫起伏的过程是没有说服力的。另外,小作者的选材给我们以不真实感,也许是实有其事吧,也许是虚构而成,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个感觉呢?因为他的语言不绵密,先把细节描写这个要求抛开不提,有些句子不合逻辑。例如"这时,老师进来了,她冲我微微一笑。我顿时感到了成功的喜悦。"难道班主任有如神助,对班内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吗?--不可思议。再有语言的空洞、直白也是该文的弊病。例如"王小明,你不要打逗了"。诸如此类也是该文不成功的原因。
咨询电话:4000-72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