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三 > 初三语文
中考语文阅读为什么会丢分
来源:人人学教育人人学教育 编辑:kelly发布日期:2013-07-06 00:00:00
  意外丢分,不是"失误",同学们要深入进行分析。

  考试后,凡是语文阅读上丢分的学生,总能找出以下几种情况或原因,诸如"不小心答错了"、"忘记答这点了"、"我答偏了"等答题方向偏离、要点缺失等看似"失误"性丢分。

  如果有同学将这种丢分现象认为是"不小心"、"当时没仔细想"或是"偶然现象",却不认为是自己在"踩分词"或答题结构方面存在问题的话,每次考试答题"没答到点上"的情况,仍将出现。

  其实语文阅读丢分,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点的掌握有盲区,二是答题结构和思路有问题,我们分别来看:

  1.知识点掌握有盲区

  例1:文章开头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文?(2分)

  第一段内容为:"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

  曾有同学这样作答:

  "答:文章开头运用了环境描写,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因为这位同学知道,环境描写有个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便写上了。但这道题答错了。他判定这段内容属于环境描写没有错,但他不知道环境描写其实有四个作用,其中之一是"交待背景",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它是起到了"交待背景"的作用,而不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本题参考答案:文章开头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简要评析:"环境描写"、"交代背景",便是我们所说的得分词,只有答出这两个点,才能得到满分,这就要求我们环境描写所包括的四个知识点,知识点上没有盲区,才可以防止在这方面丢分。

  2、答题结构和思路存在问题

  我们拿一道极简单的题来说明问题,看看文章答题结构和思路对阅读分数的影响:

  例题1:本文第14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

  例题2:本文第14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例题3:本文第14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说明:同学们没有看错,上面三道题,确实除了后面的分值不一样外,其他都一样,既然问题一样,那么,是不是答案也就一样了?来看下面的答案比较表:

  

分值

当答案都如以下时

 得分

丢分

    备注说明

(1分)

 答: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分

0分

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答案,而最后一道题却丢掉了2分!

(2分)

1分

(3分)

2分

   
我们来看看正确参考答案:

 

分值

当答案都如以下时

得分

    备注说明:为什么我们会丢分

(1分)

答: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分

这时只用答出过渡的作用之一,“承上启下”四个字,即可得满分

(2分)

答:这段话由上文对冬天屋外的寒冷,引出了下文屋内的温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分

这时只答出作用,会被扣掉一分,需答出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即能得满分。

(3分)

答:作者通过屋子内外的对比,由上文冬天屋外的寒冷,引出了下文屋内的温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分

这时除了要答作用及在文章中如何运用之外,还需要根据我们后面所讲的知识,结合文章内容间的关系来答,方可得满分。

  

       点评:在中高考语文阅读中,分值的不同,代表着不同的答题结构和答题要点的变化。有的同学一看第14段是过渡段,忽略了分值直接答"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便只能得一分!为什么?因为我们忽略了或是不懂文章的答题结构。

  当分值为2分以上时,答题结构是什么? 首先,要先点出它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仅此不够,其次还要点出它承接了上文的什么内容,再引出了下文的什么内容。

  因此,很多时候的"失误丢分",其实表明我们在"答题结构"方面存在问题,我们本章将结合阅读判定分析题,来对相关的答题结构进行梳理,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将会发现,这些"答题结构"并不繁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