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三生就要迎来新学年,这一年对每位考生都至关重要。在这初中最后一学年里有哪些重要阶段?哪些政策发布需要特别关注?考生要做好哪些准备?采访了相关教师,梳理了全年的主要大事,为考生一一支招,让考生提前了解,做好准备,以便在开学后有更加科学高效的学习状态。
迎接最后一学年
9月,新初三生将正式迎来初中最后一年的学习生涯。开学前,考生可适当预习一下初三教材,为新学年的学习奠定基础。
初三教师王梅说,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定好目标,在老师的帮助下,家长要和考生一起制订适合他们的学习、复习计划,然后按部就班地落实。考生的学习计划以“周”为单位制订最有效,这样不会因为计划时间过长而厌烦,也容易调整学习状态。
初一、初二学过的知识和初三新学期所学的知识是相互关联的。预习初三课本,考生不但可以获得新知识,而且还能通过总结找出以前遗漏的、掌握不好的知识点,通过反复推敲或请教老师,增加学习兴趣。
小长假别放松
10月,初三生将迎来国庆小长假。很多学校在假期结束后会有小测验。因此,在国庆小长假里,考生要细化学习计划,梳理知识体系,为之后的考试做好准备。
还有一些考生在刚开学的一个月里无法适应初三紧张的学习生活,压力骤然增大,产生厌学心理。趁这个假期,家长要和孩子多沟通,调整身心。在这种关键时刻,家长不要表现得焦虑烦躁,让孩子更加紧张。在保证孩子的正常饮食、起居、卫生的前提下,家长要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可通过散步、聊天等形式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一下。
通过期中考自我检测
从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部分学校会陆续组织期中考试,主要检验上半学期的学习成果,考题一般为学校自主命题。如果孩子没考好,家长要帮他们及时调整,找出薄弱环节和问题,尽快弥补。
新高一生张婷婷说,初三第一学期主要讲新知识,期中考试主要是对这一阶段学习效果的检查和反馈,是对上半学期所学新知识的阶段性检测。没考好说明上半学期知识学得不扎实,考生不要因此对学习失去信心,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心理教师陈萱说,如果孩子没考好,家长也要耐心对待,不要发脾气或提出更多的要求。家长可试着把问题抛给孩子,如“你觉得哪科没考好”、“什么原因”等,由孩子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并和家长一起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部分学校简章早关注
11月至12月,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等一些面向全国招生的学校的简章开始陆续公布。
家长要注意的是,这些学校招收的学生一般从小学到初三不等,要看清自己想报考的专业是否有招生计划。同时,这些专业大部分要加试专业课,要提前向学校咨询清楚加试时间和内容,以免错过。
填写报名信息要准确
按照往年情况,1月是中考报名时间,学校会组织在校初三生报名。复读生可按相关政策到户籍所在区县报名。不过每年各区县复读生的具体报名时间不同,考生要提前打电话或上网查询。
北京教育考试院中招办有关负责人提醒,中考网报有几点需要考生注意。首先,考生要在区县、学校安排的报名时间内完成报名;其次,考生要认真填写报名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最后,家长要注意提醒考生保管好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
另外,报名时,考生在填写邮寄录取通知书的地址、邮编时,要确保收件人姓名与所在地址一致,避免将来录取通知书的投递遇到麻烦。
做好期末考的复习
1月,初三生要开始准备期末考试。这次考试成绩对初三生非常重要,既是对考生初三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综合思维训练情况的检测,又是中考填报志愿的一次重要参考。
这次考试内容一般以初三阶段学习的新知识为主。因此考生的复习要紧跟老师的教学进度,不要自乱阵脚。通过这次考试,考生可将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展现出来。学校会把这次考试作为检测考生基础知识掌握和初步综合思维训练情况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期末考试是查漏补缺的机会。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可借此找到自身薄弱点,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复习打好基础。
家长要了解的是,由于期末考试是全区统考,是对考生本学期学习情况的检验,其成绩排名对初三生下学期制订计划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家长和考生可根据期末考试成绩的排名,制订下学期的总计划;如已确定报考哪些学校,可根据这一总计划再制订出详细的分计划。
体检前要细心准备
从3月起,各校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陆续出台。如果对哪所学校感兴趣,家长可提前打电话向学校咨询或到校了解情况,也可登录学校网站,了解学校最新的招生信息。
各区县的体检也将从3月陆续开始,这是中考的一个重要环节。考生可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时间内,到区县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进行体检。参加体检前,考生要仔细参考有关注意事项。如果对体检结果有异议,考生可提出复检。
每年都有初三生因为检前准备不充分,影响体检结果。海淀区中小学保健所工作人员提醒,在体检前,家长要监督考生不要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以免影响肝功能检验结果。初三生学习比较紧张,在体检前几天不要熬夜,要保证8小时以上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感冒可能引发考生转氨酶增高,影响体检结果。体检前,考生还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导致血压升高。
拿到体检通知书后,考生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报适合的专业,以免入学后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学会使用《简章》和《指南》
4月 ,中招有3本书将与考生见面。它们分别是《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简章(2014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报考指南(2014年)》和《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部分招生学校情况介绍(2014年)》。这3本书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考生和家长要学会阅读和使用它们。
《中招简章》由北京教育考试院中招办统一编制,刊登具有招生资格学校的招生计划、招生要求以及与考生报考有关的政策、规定和办法。考生要认真阅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中招政策、规定及学校招生计划、招生要求,选定填报的志愿学校(专业)。
除刊登中招的相关文件汇编外,《报考指南》还摘登一些区县中招工作要点,如区县工作日程安排等。这些信息对考生报考有很大用处。此外,《报考指南》还对中招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解答。《部分学校介绍》中则介绍部分普高、中职校的招生特色。想报考这些学校的考生可以此为参考。
另外,各区县的体检一般到本月底结束,如果考生要复检或补检,可在月底申请。复读生参加体检和体育考试要及早与户籍所在区县的中招办联系,按规定时间办理手续并参加考试。
本月会公布当年具有招生资格的高级中等学校名单。名单中没有的学校都属于没有招生资格的学校,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多留意。
统招加试早准备
从5月开始,各区县的中招体育现场考试将正式开始。体育现场考试在中考中占30分,考生要提早做好计划认真锻炼。部分普高实验班和中职院校的相关统招专业也将在本月组织考生加试。考生只有在加试前做好准备,考场上才能从容应对。
不同学校的统招加试内容不尽相同。如中职校加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动手能力,看其是否适合报考目标专业。宏志班、北京盲人学校以及北京市启喑实验学校等则主要进行资格认定。体育特长生和文艺科技特长生除参加学校组织的加试外,还要参加北京市或各区县组织的统一测试,考生要牢记测试时间。
5月中上旬一般会有一场全市规模的中招网上咨询会。各区县和学校都会参加。考生和家长如果有招生政策、信息方面的问题,可及时参与。很多学校会在本月举办咨询会、开放日活动。虽然大部分学校会在网站上对学校的专业、分数有介绍,但部分家长还是不了解。因此,考生和家长除了要在平时通过学校网站查找有关信息外,还要抓住咨询会这种和老师一对一交流的机会。
报志愿别报高
5月底,中考生要进行报考,即填报升学志愿。填报志愿时,考生可参照招生计划和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以从高到低的“阶梯形”顺序填报。
目前在校就读的学生基本为独生子女,考生和家长上普高、考大学的愿望日益提高。有些家长不考虑考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惜一切代价让考生上普通高中。每名考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普通高中课程的压力很大,不适合所有学生。因此,家长要认真分析孩子的学业状况和兴趣爱好,做出科学、合理、适当的选择。还有一些考生的学习不是很稳定,在填报志愿时,家长一般想尽量高报,期待孩子超长发挥考入好学校,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假设考生在中考时真的超长发挥,但实际学习能力并没有达到,那么未来的学习生活有可能面对更多挑战。
调整身心迎中考
6月,中考在即,考生固然紧张,可很多家长比考生更慌神,不知道该为孩子做些什么或对孩子说些什么。其实,孩子学习一天已经累了,家长尽量不要在其耳边唠叨。和孩子相处时,家长不妨多些真诚的微笑,抽空带孩子散散步,和孩子聊聊别的话题,让孩子心平气和地复习和应考。
心理及家庭教育专家游涵表示,家长要向考生传递一种放松状态,当好孩子的心理医生。考前,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做适当的运动,让孩子放松身心,也有助于记忆力的恢复和增强。另外,在心理上,家长要给孩子这样的暗示:无论中考成绩如何,父母会一如既往地对待他,不要让孩子认为中考是“一考定终身”。
未被录取可参加补录
各区县统计评卷结果后,录取正式开始。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或所在区县网站查询中考成绩和录取结果。
从7月中下旬开始,被学校录取的考生会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通知书采用挂号信方式投递。考生要保持通讯畅通。如考生更改了收信地址或联系方式,要及时告知学校。
北京教育考试院中招办有关负责人提醒,没被录取的考生家长要及时关注补录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以便及时参加补录。考试院网站和《北京考试报·中招特刊》将及时刊登参加补录的学校名单,已离校的考生要注意按时搜索或领取。
咨询电话:4000-72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