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月历 > 十一月 > 期中总结
初三物理专家分析期中试卷及解答中考“10”问
来源:人人学教育 编辑:Ashley发布日期:2013-08-03 11:31:02

  家长提问1:马老师好,我家妞以前没好好学,初二的物理差距很大,中考时初二的内容占多大比例呢?

  老师回答:初二学习的内容有声、光、热、力四部分,其中海淀、西城上学期主要是声光热,这部分在中考中比重并不大,力学部分比重占到40%+ 也就是说整个初二所学的知识中考中占比60%以上。

  家长提问2:老师:您好!孩子对物理学习情趣很浓厚,但成绩不是很理想,多选题错了2个,扣了6分,孩子觉得是基础有问题,又不知道是哪里有问题,您看怎么帮他呢?

  老师回答:多选题做错,确实说明对于基本概念还没搞清楚。 建议一:以后做多选题要慎重,凡是不100%肯定的选项不要选,宁可丢1分,也别冒险丢3分。 建议二:平时做多选题的时候每一个选项都要仔细研究,挑出每个错误选项当中问题出在哪里。久而久之就一目了然了。

  家长提问3:物理两轮复习过程需要注意哪些?着重在那个知识点和题型上?还有力学这一部分怎么学?或者做什么样的题可以加强呢?

  老师回答:两轮复习可能还不够,基本上得三轮:

  第一轮:基础概念复习。初二学习的知识点基本上都忘光了,所以第一轮复习一定要从基本概念入手,结合《考试说明》,将以前学过的知识点一个一个的过,并且最好只做基础题,结合自己的能力,可以适当做一些难题,但是不要多。

  第二轮:在基本概念复习完毕之后,可以做专项练习了。一般就是按照知识模块做相应的联系,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第三轮:查漏补缺。任何考试基础才是王道,难题真不会做也没办法,但是本来会的题还做错就太可惜了。所以,考试之前还要做一遍查漏补缺工作。就是将以前做过的所有练习题当中的错题,仔细再过一遍

  家长提问4:我家娃做物理题用计算器,想问物理考试计算量大不?需要不需要就强制孩子不用计算器?

 

  老师回答:物理考试计算量并不大,即使出现除不尽的情况,也只需要保留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即可。建议家长和孩子好好沟通,尽量少使用计算器的好。 有的孩子习惯用计算器了,就连100/25这样的计算都需要用计算器按一遍,不仅没省时间,反而更浪费时间了……

  家长提问5: 老师好,我们在12题上丢人了,像这一类型的题,以后解答的时候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吗?

  老师回答:单选12题,通常属于小压轴题。如果是电学,必然是要利用比例法求解,如果是力学也是需要做受力分析求解的。

  给出建议:

  1. 平时做题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无论是电学还是力学的。

  2. 如果没有思路,先跳过,等做完整张试卷之后回过头来做。

  3. 考试时实在不会做果断放弃计算,但是目测一下删除几个一定错误的答案,然后再选。

  (此题2分,很多同学绞尽脑汁,花很多时间做,以至于后面的题时间很紧,一紧张会做的也做不好了)

  家长提问6:马老师好,孩子在计算题上丢了6分,有的题给了过程分,因为结果不对所以丢分了。在计算题上怎么能把分数收回来啊?

  老师回答:计算题有基本步骤的,如果步骤对了,哪怕最后结果是错的,也会拿到多数分数的。

  建议每次做完计算题后对对答案,不要只看结果,而是要看标准答案的整个过程。

  例如电学计算的一般步骤:

  1. 画等效电路图

  2. 根据已知比例,求出电阻比例

  3. 根据已知的具体值(电压值、电流值、电功率值等),结合电阻比求出其他值

  力学计算一般步骤:

  1. 画受力分析图

  2. 根据受力分析,列出平衡式

  3. 根据列出来的平衡式以及已知条件,求解

  家长提问7:马老师好,历年中考的时候物理的知识点的哪一部分的分数比重大一些?

 

  老师回答:力学和电学比重比较大,而且难题主要出在这两块内容。占到70分+

  家长提问8:建明老师说说这次物理考试孩子们的平均成绩都在什么水平呢,可不可以预测一下明年物理中考的考试趋势吧!

  老师回答:这次考试的平均成绩具体我还没有拿到,但是从目前在我班上学习的同学来看,整体试卷并不难。班上很多同学都是90分以上的,95分以上也有近一半

  就2012年中考题型来看,计算题的难度降低了,更注重对初中所学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例如光学实验题、力学综合题(设计滑轮)。

  所以,2013年怎么考这个问题,不敢乱说,但是可以确信一点,基础是王道!!

  家长提问9:马老师好,老师讲解一下试卷上的33题(温度计,水,酒精灯)的那道题吧。

  老师回答:此题属于证伪实验,答题当中必须包含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三部分。而过程往往是举一个反例就好。

  “吸热温度就会升高”显然是错的,因为我们知道当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是温度不升高,因此只要对沸水测两次温度,发现加热一段时间温度每升高即可。具体答案如下:

  在烧杯中的水沸腾时,待温度计示数稳定之后测出水的温度为t1,加热一段时间之后,在观察温度计示数为t2。t1=t2,说明水吸热后温度没有上升,所以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家长提问10:老师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有哪些,如果按这些知识点来做强化练习,效果会好吗?

  老师回答:《初中物理知识清单》不多,建议看看。 学习效果好不好,主要看学生怎么学了。平时多做题,多总结,见的多了、练的多了,成绩自然会好。